山西工程技术大学,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山西省太原市,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法、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自1952年建校以来,学校秉承“厚德、博学、求真、创新”的校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本文将从学校的历史沿革、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展现山西工程技术大学在传承与创新中培育新时代工程技术人才的魅力。

一、历史沿革

山西工程技术大学:传承与创新,培育新时代工程技术人才 现代风格装饰

山西工程技术大学始建于1952年,原名为“山西省太原工业学校”,1984年更名为“山西矿业学院”,2005年更名为“山西工程技术学院”,2012年晋升为本科院校,2018年更名为“山西工程技术大学”。学校历经60余年的风雨历程,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办学经验。

二、学科建设

山西工程技术大学以工为主,形成了以矿业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为主干学科,涵盖工、理、文、经、管、法、艺术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学校设有22个学院,涵盖本科专业61个,硕士研究生专业7个,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

三、人才培养

山西工程技术大学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质量为生命”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学校设有完善的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1)本科教育: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学校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建立了一批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与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

(2)研究生教育:学校注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高科研水平。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研究生导师队伍,为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

四、科研创新

山西工程技术大学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积极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学校设有多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1)科研平台:学校设有煤炭高效洁净利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省矿山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

(2)科研成果: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30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0余篇,授权专利100余项,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山西工程技术大学在传承与创新中,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继续秉承“厚德、博学、求真、创新”的校训,为新时代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