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术经济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源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工程技术领域经济规律的研究。本文将从工程技术经济的起源出发,探讨其发展历程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工程技术经济的起源
1. 改革开放政策背景下的需求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工程技术领域面临着一系列经济问题,如工程项目的投资、融资、成本控制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开始探索工程技术经济的研究。
2. 国际学术交流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工程技术经济理论和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为我国工程技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 工程技术领域的实践需求
随着我国工程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对工程技术经济的研究需求日益迫切。工程项目管理者、投资者和决策者需要了解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二、工程技术经济的发展历程
1. 初创阶段(20世纪80年代)
这一阶段,我国工程技术经济研究主要集中在工程项目的投资、融资、成本控制等方面。代表性学者有茅于轼、吴德馨等。
2. 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
这一阶段,我国工程技术经济研究逐渐拓展到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咨询、工程造价、工程监理等领域。代表性学者有张晓刚、刘东生等。
3. 成熟阶段(21世纪)
进入21世纪,我国工程技术经济研究进入成熟阶段,研究内容更加丰富,涉及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代表性学者有王光谦、刘铁男等。
三、工程技术经济的影响
1. 优化资源配置
工程技术经济研究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通过合理投资、融资和成本控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 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工程技术经济研究为工程项目管理者提供了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工具,有助于提高工程管理水平,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3. 促进产业发展
工程技术经济研究有助于推动我国工程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通过研究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4. 服务国家战略
工程技术经济研究为我国国家战略实施提供智力支持,如“一带一路”、新型城镇化等。
工程技术经济的起源和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工程技术经济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