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等固体废物不断增加,填埋场作为处理固体废物的重要场所,其岩土工程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将围绕填埋场岩土工程技术,探讨其环境安全与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性,并分析相关技术要点。
一、填埋场岩土工程技术的重要性
1. 环境安全
填埋场岩土工程技术直接影响着填埋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若岩土工程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渗漏、滑坡、沉降等问题,从而污染土壤、地下水和大气环境,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因此,加强填埋场岩土工程技术研究,对保障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 资源循环利用
填埋场岩土工程技术在处理固体废物的可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例如,通过渗滤液处理、填埋气体收集与利用等技术,将废弃物中的有害物质去除,实现资源化利用。填埋场土地复垦、土壤改良等技术,有助于将废弃土地转化为可利用土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二、填埋场岩土工程技术要点
1. 填埋场选址与设计
填埋场选址应充分考虑地质、水文、环境等因素,确保场地稳定性。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合理布局:填埋场应远离居民区、水源地等敏感区域,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2)地质条件:场地应具备较好的地质条件,如岩石坚硬、渗透性低、稳定性好等。
(3)水文条件:场地应具备良好的排水条件,避免渗漏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
2. 填埋场岩土工程处理技术
(1)防渗处理:采用防渗膜、防渗墙等技术,防止填埋场渗漏污染地下水。
(2)填埋气体收集与利用:利用填埋气体收集系统,将填埋过程中产生的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收集并加以利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3)渗滤液处理:采用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等技术,对渗滤液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4)土地复垦与土壤改良:通过土壤改良、植被恢复等技术,将废弃土地转化为可利用土地。
填埋场岩土工程技术是保障环境安全与资源循环利用的关键。通过合理选址、设计及岩土工程处理技术,可有效降低填埋场对环境的污染风险,提高资源利用率。在今后的填埋场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应加大岩土工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力度,为我国固体废物处理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晓刚,李永杰,李瑞,等. 填埋场岩土工程稳定性研究进展[J]. 岩土工程学报,2018,40(6):1259-1265.
[2] 王丽君,李晓亮,王学锋,等. 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7,40(12):1-7.
[3] 刘建民,李晓亮,王丽君,等. 填埋场填埋气体收集与利用技术研究进展[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6,39(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