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排水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排水系统在应对极端天气和暴雨时往往力不从心,导致城市内涝、洪涝灾害等问题频发。海绵城市作为一种新型城市建设理念,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实现对雨水的有效收集、利用和净化,缓解城市内涝问题,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将围绕海绵城市工程技术展开论述,探讨其在绿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海绵城市工程技术的核心内容

海绵城市工程技术:绿色发展的智慧选择 室内设计

1. 源头减排

源头减排是指通过优化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降低城市径流量。具体措施包括:

(1)增加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减少不透水地面,增加雨水渗透能力;

(2)优化建筑布局,减少建筑密度,降低建筑高度,提高建筑布局的合理性;

(3)推广透水铺装,减少地面径流,提高雨水渗透率。

2. 蓄水调洪

蓄水调洪是指通过建设雨水调蓄设施,实现对雨水的储存和调节。主要措施包括:

(1)建设雨水花园,利用植物、土壤等自然材料,将雨水滞留、渗透、净化;

(2)建设雨水塘,收集和储存雨水,降低城市径流量,缓解内涝;

(3)建设地下蓄水设施,提高城市雨水调蓄能力。

3. 污水净化

污水净化是指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对雨水进行净化处理,提高水质。主要措施包括:

(1)建设人工湿地,利用植物、土壤等自然材料,对雨水进行净化处理;

(2)采用生物膜技术、活性炭吸附等先进技术,提高雨水净化效果;

(3)推广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减少污水排放。

二、海绵城市工程技术的优势

1. 绿色环保

海绵城市工程技术强调生态优先,通过优化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减少城市径流量,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2. 节约资源

海绵城市工程技术通过雨水收集、净化和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城市用水成本,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抗灾减灾

海绵城市工程技术通过建设雨水调蓄设施,降低城市内涝风险,提高城市抗灾减灾能力。

海绵城市工程技术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推广应用海绵城市工程技术,有助于缓解城市内涝、洪涝灾害等问题,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未来,我国应加大海绵城市工程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力度,助力城市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华,王丽丽,李晓华. 海绵城市工程技术及其在城市中的应用[J].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8,18(6):864-869.

[2] 胡海波,陈国良,李晓亮. 海绵城市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J].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7,17(3):345-350.

[3] 胡海波,陈国良,李晓亮. 海绵城市建设与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J]. 中国水利,2016(12):40-44.